世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新闻

11月18日 人力资源行业新闻速递

来源:世博 时间:2024-11-18 21:30:28

  11月13日,记者从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工作通气会上获悉:自今年3月实施《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试行)》以来,截至10月底,全市补充工伤保险缴费单位6.3万余家,缴费人数127.3万人,为42人发放补充工伤保险待遇110.3万元。

  据介绍,为夯实民生保障底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南昌市除了将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的所有参保人员纳入补充工伤保险范畴外,还将没有劳动关系或劳动关系不清晰的超龄人员、实习生、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未纳入《工伤保障条例》实施范围的特定人员纳入保障范畴,这不仅大大缓解了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和经济负担,还解决了参保困难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减轻了工伤职工的自费负担,有效预防职工家庭因伤致贫。截至10月底,全市特定人员参保人数达2.2万余人。

  为提升服务效能,南昌市还创新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备案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发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理、用工备案、事故快报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伤智审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并和社保信息系统、税务征缴系统、承办机构理赔系统对接,实现数据汇聚回流,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南昌社保卡”微信小程序实现补充工伤保险业务“掌上通办、随时随地可办”。

  据了解,该市近期将出台《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试行)》《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服务项目承办机构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确保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普及率,引导更多从业人员参加补充工伤保险。(记者侯艺松)

  11月15日,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发布政策解读,关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每人5000元的申领条件。申领对象为新招用登记失业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并在我市按规定为其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费且仍在参保的小微企业。同一人员只享受一次补贴,且与高校毕业生单位社会保险补贴不重复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按照“直补快办”模式经办执行。申请人补贴资格认定以新参保首月或最近一次新续保首月的时间为准。

  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应当在符合补贴条件后的半年内做申报。申报时间以“渝悦•就业”应用的受理时间为准。

  已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6个月以上单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不再纳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范围。

  2024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11月15日在全国同步启动,主题为“政策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当天,云南“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举行。

  此次活动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省、州(市)、县(市、区)线上线下联动,围绕参保登记、资格认证、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失业保险待遇领取、工伤预防、个人养老金、社邮社银服务等内容,设置宣讲展演、政策咨询、互动体验3个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保问题,工作人员面对面解答、点对点释疑,增进群众对社保政策的了解。活动通过集中展示、现场体验、当场办理等方式,将社保高频服务事项讲清楚、讲明白。现场还开展了舞台展演和知识问答。

  今年以来,省人社厅持续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增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提升经办服务效能,把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社保政策带来的实惠。(记者 王怡文)

  甘肃省人社厅近日下发通知,从11月12日至12月3日开展首批甘肃省“银龄专家工作室”(以下简称“专家工作室”)申报工作。

  据悉,首批专家工作室建设数量为10个左右,首次申报领衔专家为我省即将退休或已退休高品质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3周岁。专家根据条件自愿申报,设立单位审查后推荐上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市州人社部门。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市州人社部门依据专家和设立单位的条件、资格,对申报材料来初审,合乎条件的推荐省人社厅,省人社厅进行筛查复审。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的专业水平、业务成就、工作业绩以及设立单位的资格条件进行研究,综合实地考察情况和纪委监委等部门意见后提出建议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设立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企业和各类开发区、科技公司孵化器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室领衔专家与设立单位可不受人事隶属关系限制。设立单位作为申报主体,向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市州人社部门提供如下书面材料:1.设立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概况、研发概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等。2.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有关情况。包括:学术称号、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拥有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现有研究成果转移工作态势、成果转化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等情况。3.专家工作室建设规划情况。包括:科研环境、科研方向、工作目标、科研场地、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情况。

  专家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1个管理周期为3年,最长不超过2个周期。省级财政按照每个专家工作室100万元给予补助,分两次拨付。设立单位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比1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

  11月1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奥火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人员刘明阁(左上)在为创业者讲解相关政策。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把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及其他劳动者自主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各项创业帮扶政策,使创业人才和项目“落地开花”。目前,新华区已发展奥火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机构3家,共吸引237个创业实体入驻。

  永新县把基层企业作为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一线阵地,创新实施系列举措,筑牢前沿防线,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防在源头、化在基层。

  建强专业性调解组织,织密基层调解服务网。持续推进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打造标准化的县工业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1家,指导园区规上企业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室13家,组织企业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为园区企业充实配备了78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做到关口前移,调解下沉,劳动人事争议就地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

  打造“一窗式”服务窗口,提升基层维权便利度。实行“一个窗受理、联合办案”,对外一窗受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窗口业务,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县工业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和13家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已全部建立“一窗式”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工作平台,服务功能完善,畅通劳动者就近维权途径。

  推广“流动仲裁庭”模式,实现基层维权加速度。推动调解仲裁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打造“流动仲裁庭”“农民工速裁庭”等办案模式,实现了园区企业“流动仲裁庭”全覆盖、无盲点。对无法第一时间调解成功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或农民工欠薪案件,及时引导当事双方进入仲裁程序,以“流动仲裁庭”“农民工速裁庭”等模式,快立、快调、快结。既降低了当事双方维权成本,同时又开展了现场普法、以案释法,做到“以点带片促面”的科学仲裁体系全覆盖。就近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近三年以来,通过“流动仲裁庭”办案模式,快速处理劳动人事争议70余件,通过“农民工速裁庭”办案模式,快速处理欠薪案件90余件。

  延伸信息化服务触角,提高基层服务满意度。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智慧化升级,将调解仲裁信息网络延伸至企业,实现了辖区内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立案、开庭、结案、调解、仲裁文书送达等全流程办理。打造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以及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县人社局联合县人民法院,建设劳动人事争议远程视频调解仲裁系统,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质效。(汪笃礼、刘小卫)